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及答案

来源:享题库

享题库历史网为大家提供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及答案2015,供大家参考使用,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且充实的寒假!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唐代经济学家陆贷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出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因不立矣。”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

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D.明清实行“田赋证银”

2.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B.地主致力民间赈济

C.产生租佃经营方式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

3.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D.大生纱厂

4.“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

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发展资本主义

5.下列对下图成因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B.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革命

C.农村乡镇体制取代人民公社D.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6.20世纪60年代,中央决策:“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西南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提出以重庆为中心,迁建、新建200多个项目。计划从上海地区迁入122个,从广州、南京等城市迁入20余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利于加快重庆地区现代化进程B.利于中国工业的均衡布局

C.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D.基于中国国际环境的考虑

7.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图片中影响孙中山、宋庆龄服饰的主要因素是:( )

①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③近代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④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9.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

10.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南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二、简答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机器工业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及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成了“世界工厂”,这一地位的确立和国内市场的狭小以及原料的不足,使国际市场的开拓显得日益重要,但是保护关税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使他们找到了锐利的武器。

材料二、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

材料三、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2)概括材料二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怎样“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图示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应该如何评价经济全球化?

13.科技的发展助推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引发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技术革新向前推动了这个进程,使得浩如烟海的信息、图像、钱币、股票和其他可通过数字转换的东西得以即时传递。……许多具有全球化经济特色的交易逃避了各国政府的控制,或者只受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既然国界对一些大公司的交易和许多支撑全球经济的金融过程越来越无关紧要,那么人们关注的重点就会从国家间关系转向全球关系。——克罗卡特《反美主义与全球秩序》

材料三、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并没有完全陷入被动,正是它们在经济领域中的积极活动才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开放以及全球经济的整合。……而事实也证明国家对迅猛的全球化进程,并没有茫然无措,相反,正在积极地调整既有的决策方式、政策选择以及行为轨迹。——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2)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中民族国家的处境”问题多有争论。请例证材料二的观点。

(3)对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职能”这一话题,材料三的观点更容易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共鸣。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DBAC6.CDBDD

11.(1)原因:工业革命;国内市场狭小,缺乏原料;贸易保护政策。(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激化。

(2)主张: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意义:有利于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降低国有企业比重;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12.(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遵循市场法则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组合,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分工与合作,使世界经济变成一个整体。

特点: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度不断完善。

(2)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13.(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农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促进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提供联接纽带;刺激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2)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民族国家的功能衰退。超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整合和发展中日益重要,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

(3)观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没有弱化民族国家队职能。

论证:经济全球化中,民族国家仍然是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推动者。例如中国在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合与发展;经济全球化面临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等问题,也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威胁,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体制和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总结:发展中国家既要积极投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也要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及答案2015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三年级寒假作业栏目!

......

扫码关注"享题库",即可获取答案。

或关注"享题库" 回复:1014378

关注 享题库 获取最新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