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练习

来源:享题库

以下是享题库历史网享题库精心为大家分享的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练习,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预祝大家暑期快乐。

1、2005年9月28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各界代表参加了持续4个多小时的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6分)?

(2)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

(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何现实意义(6分)?

2.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2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3: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4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大不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时,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材料二: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哪派的思想?简要列举其主要观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哪派的思想?简要列举其主要观点。(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哪派的思想?简要列举其主要观点。(2分)

(4)依据材料一、三判断两派观点的异同。(6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天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热闹为,中国所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2004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三届会员大会上强调,当前,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包括儒学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努力加强对儒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儒学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服务现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请结合材料四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联系你所熟知的现实社会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谈谈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依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臣闻天下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瑞:吉祥之意)应诚而至。上下不和,则阴阳缪而妖孽生矣。此灾害所由起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①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②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③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观点的目的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於曳木者之前,徙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 。

《清儒学案亭林学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名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名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或曰:臣不与子齐称呼?曰:非也。父子一起,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父子虽异身,而能曰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故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名夷待访录原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4分)

通过享题库为大家分享的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扫码关注"享题库",即可获取答案。

或关注"享题库" 回复:1014235

关注 享题库 获取最新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