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练习

来源:享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对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

2.《全球通史》评论说: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导致这种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

A.宗法制、分封制 B.郡县制、行省制 C.皇帝制、中央集权制 D.民主制、元首制

3. 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 )

A.分封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 B.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朝廷所垄断

C.郡县制的缺陷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4. 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特点;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5.《中华文摘》第一期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

6.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②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7.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8.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 )

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

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 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 恩格斯在谈到古代雅典社会时曾说:现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所赖以建立的阶级对立,已经不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而是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被保护民和公民之间的对立。他评论的是()

A.梭伦改革的作用 B.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作用

C.伯利克里改革的作用 D.马其顿王国征服的作用

11.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 )

A.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 B.小国寡民状态方便了公民参加民主政治

C.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

12.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迹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妨碍民主的关键措施是 ( )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陶片放逐法 D.抽签选举

13.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 )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C.雅典人对外国女性持有偏见 D.雅典奴隶制度的狭隘性

14.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民实际上仅指公民 B.唯财是举打击了贵族政体

C.改革正式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 D.改革提高了公民的社会地位

15.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16.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B.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C.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D.注重调解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和民事纠纷

17.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而人民并不是所有的人以某种相聚方式达成的集合,而是聚在一起的众多的人为其共同的利益,在法律方面达成一致的联合。与之相符的论断是( )

A.主权在民,保障人民共同利益 B.召开公民大会,保障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D.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元首控制

18.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19. 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在《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非常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陪审、律师制度等直接源于罗马法。

③我国今天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

④罗马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20.钱乘旦、陈意新所著《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书中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下列各项中,对王位的内容变化,理解、归纳不当的是( )

A.国王至上议会至上 B.个人专制宪政体制

C.王在法上王在法下 D.专制王权民主共和国

21.《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22.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23.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一群不知道国家为何物的乡巴佬,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作者意在( )

A.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 B.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

C.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D.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

2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第五条规定: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以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材料主要说明了( )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权力中心 B.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

C.总统和议院之间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25.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进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二.材料解析题(3道小题,总分共计50分)

26.(18分)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某校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嵊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长期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 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嵊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谙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材料三: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最主要的不同特点。(4分)

(2)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 传统形式,又有根本性的变化?(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理解美国民主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4分)

28.(18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土地的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摘编自《苏联通史》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8分)

(2)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三国改革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10分)

2014年高中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练习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扫码关注"享题库",即可获取答案。

或关注"享题库" 回复:1014208

关注 享题库 获取最新考试题库